今年以来,清水县坚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效载体,以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六大行动”,不断夯实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力提振农村精气神,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实施文明乡风培育行动。健全完善乡村“一约四会”,建立“五老”调解会、农村乡风文明带头人队伍等自治组织,发挥自治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组织推动作用、示范带动作用,高效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美丽家园”“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表彰。扎实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家规家训评选实践活动,着力挖掘古家谱、古家规家训,让家规家训上墙、入户、进楹联,推动全社会更加注重家庭文明建设。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时代新人等先进典型推荐选树工作,评选了一批来自乡村基层、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表彰十佳先进集体暨个人1407个,落实好道德模范和好人礼遇制度。同时,在各类新闻媒体、阵地、载体、活动中广泛弘扬展示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实施移风易俗行动。充分发挥各级红白理事会作用,规范婚俗丧葬标准、简化办事流程,推行乡村礼制,连续开展三届“缘定清水”七夕集体婚礼,常态化开展“抵制高价彩礼、弘扬婚嫁新风”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品、改变快板、小品表演等形式,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引导群众破除铺张浪费、薄养厚葬、人情攀比、高价彩礼等不良习俗,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争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示范者。
实施志愿服务行动。全力推进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关爱、“三下乡”、环境保护、困难帮扶、文明创建等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常态长效开展便民、利民、惠民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建立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伍264支,培育百姓宣讲“名嘴”266人,以乡村大喇叭“播”思想、蒲公英播报“传”思想、志愿者“讲”思想、文化人才“送”金句、文艺能人“演”事迹等五种形式,创新开展“街谈巷议新时代”、“三提五讲一解决”理论政策面对面、“百人百科百讲”和“学研测赛+”等特色主题实践活动4800余场次。
实施文明实践所站提升行动。统筹利用现有阵地资源或采用“一室多用”的方式,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标准,着力抓规范、抓提升,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活动阵地建设。不断挖掘乡村特色资源优势,建成兼具生活化场景、日常化活动、具象化载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46个,打造尚文重教、乡风文明、遵法守信等特色主题教育实践基地48个。
实施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行动。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整合教育、文旅等优质志愿资源,组建辅导教师队伍121支,推动乡村少年宫活动常态化开展。采取校内+校外、学校少年宫+文明实践、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创新开展“学校十仪”“国旗下的演讲”“书润童心”“小手拉大手”等品牌主题实践活动80余场次。常态化开展科普、美术、武术、书法、口才、阅读等兴趣爱好教学课程,以及富有地方乡土文化特色的剪纸、面塑、苇编等劳动实践教学活动,搭建未成年人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平台,实现服务阵地由学校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