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实施意见,明确任务要求,规范管理程序,细化服务措施,推进雨露计划“两后生”职业教育工作更好实现精准扶贫目标要求,提高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的精准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确保农村贫困劳动力职业教育扶贫资金补助到户到人,扶持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落实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把雨露计划“两后生”职业教育作为实现精准培训精准扶贫的一项硬任务,统筹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推进作用,坚持就业创业导向,提供政策支持,引导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提素质、学技能,稳就业、增收入,为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建设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培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二、工作目标
通过政策扶持,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初、高中毕业后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逐步提高,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学会一项以上实用技能,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创业就业能力得到提升,家庭工资性收入占比显著提高,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的目标。2019年度计划安排贫困户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补助2370人711万元,其中:2019学年959人,2018学年775人,2017学年636人,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补助资金通过“一折统”直接发到农户。
三、补助对象及标准
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补助对象为全县农村建档立卡家庭、中就读于省内外中、高等职业(大专)院校、中专中技学校的学生。每人每学年补助3000元。项目资金由财政局、扶贫办共同监管,通过“一折统”发放到户,确保补助资金专款专用。
四、申报及补助程序
(1)初次申请的“两后生”补助对象填写“雨露计划”试点学生申请表一式二份,由补助对象学校出具学籍证明并在申请表上签字确认加盖学校公章,由学生所在村委会审核签字确认并加盖公章,非建档立卡家庭由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出具家庭贫困证明;往年已提交申请表享受过一次补助的对象第二次申请补助时,只需提供所在学校出具的在校证明。
(2)将学籍证明(在校证明)、非建档立卡户家庭贫困证明和申请表一并上交给乡镇人民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站)雨露计划负责人员处审核签字确认(重点核对户主姓名与一折统账号、联系电话、家庭贫困证明等)并加盖公章,乡镇审核后汇总由专门负责人员统一上报县扶贫办审定。
(4)县扶贫办审定确认并汇总后,向县财政局提出报账申请计划,经县财政局审核报账资料后将补助资金拨付县信用联社,由县信用联社将资金拨付各基层信用社后依据报账花名册将补助资金打入项目农户惠农补贴“一折统”账户。
五、强化工作宣传及公示公告制度落实。
扶贫办将进一步加强与财政、教育、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配合相关部门排查摸底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培训情况,落实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补助资金,引导初、高中毕业学生接受正规职业教育。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加强对乡村两级组织开展雨露计划培训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全面掌握乡村工作情况。乡村要发挥基层组织优势尤其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一线组织动员作用,宣传国家政策,引导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初、高中学校的宣传动员作用,引导学生选择优质正规培训机构。采取多种方式特别是新媒体手段宣传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工作成果,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和参与雨露计划“两后生”精准培训扶贫行动的氛围。严格特殊困难家庭学生资格审核和出具证明材料,乡镇两级和各级帮扶队员要认真负责,详细了解掌握帮扶对象家庭情况,务必做到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补助政策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符合条件的学生实现全覆盖。县扶贫办将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将对全县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工作和相关台账资料进行督查,并将培训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规范开展情况等作为年度扶贫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