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国家能源局始终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和深厚的为民情怀,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从理念、方法、载体、措施等方面精准“把脉”,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标准发展。
一、坚持“三到位”,把准“指南针”。认识到位,坚持由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对接,政府分管领导每周赴各乡镇调研督导新能源产业、社会帮扶、基础设施等乡村振兴工作,不断提升工作精准度、创新力、持续性。谋划到位,紧跟国家战略,立足实际,从“有效的补充”和“有益的探索”出发谋划项目。依托国家和省市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人才力量,弥补县域短板。积极争取将清水县列为甘肃省小康电示范建设县,电网企业累计投资5.01亿元,全县农村地区全面实现户均2千伏安的小康电示范县建设目标,城区电网不断提升。实施到位,抓分类施策,坚持中小项目以无偿扶持为主,较大项目以协调为主,辅以理念、技术、智力等支持。同时,落实帮扶队员在乡镇驻村定点帮扶、矩阵式组织和“一插到底”落地机制,并按照项目难度和风险程度,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了项目效益持续发挥。
二、找准“三聚焦”,下好“关键棋” 聚焦“能力提升”狠抓培训。先后举行帮扶干部培训班12期,培训1500人(次);邀请北京首都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和企业技术专家,围绕现代农业、光伏扶贫、风电、电力安全、文化旅游等领域,培训各级干部技术人员3800余人;连续3年组织全县30名基层干部赴北京、安徽、江苏、山西、山东、浙江等地开展培训、实地考察,各级干部抓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进一步得到提升。聚焦“短板”精准施策。协调三峡新能源公司与清水县签订扶持协议,2020年扶持700万元,2020年后每年扶持650万元,持续20年,帮助清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清水县接到各类投资资金累计7.2亿元,先后建成并网光伏扶贫项目4批次102.442兆瓦(户用电站800户2.4兆瓦、村级电站50.042兆瓦、集中电站2座50兆瓦),11573户4.5万困难群众通过光伏收益扶持长期稳定受益,121个脱贫村村集体经济均年收入近30万元。聚焦“硬骨头”攻坚克难。在国家能源局的协调支持下,省发改委自2015年以来每年倾斜支持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清水城乡供水工程、光伏产业、农户卫生厕所改造、连翘种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累计引进各类社会资金1764万元,用于发展金银花、木耳种植及养殖羊、猪、马等种养殖产业,解决农村抗震设防房屋改造、饮水安全等两不愁三保障等,全县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三、抓住“三关键”,增强“驱动力”。抓产业发展促增收。国家能源局把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扶持发展的金银花种植产业初具规模,全县种植面积达到2600多亩,建成种植基地,加工车间,配套安装烘干机,建成小杂粮加工车间,特色产业链条持续完善,种植效益日益明显,示范带动作用显著。扶持发展养马、养牛、养羊产业,协调捐助资金53万元对盘龙村养牛产业进行扶持,养殖场进行了改造,引进优良品种能繁母牛30多头。抓拓宽就业稳增收。协调全国能源、电力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向县内企业发放倡议书50余份,协调清水县参建能源企业吸收本地劳动力参与光伏、风电项目建设的群众超过200人,直接创造劳务收入近500万元。通过指导脱贫村设立公益性岗位,选聘监测对象户负责村级光伏电站日常维护,人均年增收8500元。抓消费帮扶保增收。国家能源局在官网设立专栏,积极宣传清水农特产品,领导干部带头参与“初祖农耕”果树认购活动,倡议号召能源企业积极参与清水消费帮扶工作,组织清水县参加各类农特产品展销、消费帮扶推介会,协调联系本来生活网、中国好食材等企业,全面检测清水县各类农特产品,帮助提升产品品质,打造清水农特产品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实现“走出去”目标。